漢語“也”拼音是yě ,注音是|ㄝˇ,解釋:“1.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。如:『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』史記˙卷一˙五帝本紀:『舜,冀州之人也。』2.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如...”,對應Emoji符号:也。
- 字詞: 也
- 注音: |ㄝˇ
- 拼音: yě
- 發音: ye3
- 解釋:
1.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。如:『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』史記˙卷一˙五帝本紀:『舜,冀州之人也。』
2.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如:『何也?』﹑『孰可忍,孰不可忍也?』清˙薛福成˙觀巴黎油畫院記:『此畫果真邪?幻也?』
3.表示感歎的語氣。如:『悲也!』左傳˙成公二年:『惜也!不如多與之邑。』
4.用來引起下文。左傳˙襄公三十一年:『子産之從政也,擇能而使之。』孟子˙離婁下:『地之相去也,千有餘裡。』
5.數事并舉而論時用。禮記˙中庸:『天地之道,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。』
6.置于句中,以調整音節語氣。如:『你再也休提。』元˙蕭德祥˙殺狗勸夫˙第二折:『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,抵多少水盡也鵝飛。』
7.表示或者﹑還是。元˙李文蔚˙燕青博魚˙第三折:『奸夫在那裡?姓張姓李?姓趙姓王?可是長也矮,瘦也胖?』水浒傳˙第四十回:『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,卻是多少年紀?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?』 2
8.用于句中,表示停頓語氣。論語˙先進:『柴也愚,參也魯。』唐˙柳宗元˙黔之驢:『形之龐也類有德。』
1.同樣。如:『我懂,你也懂。』、『這個問題我也碰過。』
2.如:『客人中也有坐車的,也有走路的。』紅樓夢˙第八回:『也不至于太冷落,也不至于太熱鬧了。』
3.表示強調。如:『一點也不』、『再也不敢』、『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。』
4.表示轉折。紅樓夢˙第二回:『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,内囊卻也盡上來了。』
5.表示委婉、讓步。如:『這樣也好!』、『也隻好如此了!』 - 編号: 5949
- 首字: 也
- 首字拼音: yě
- Emoji組合: 無
- 單字解釋:也 (鍊接到一把刀中文字典)
仿宋矢量字庫:

楷體矢量字庫:

黑體矢量字庫:

重要提示:本站部分内容原始數據來自台灣繁體詞典,僅供學習中華漢語言文字查詢使用,其部分内容可能因為與中國大陸文化、思想和政治觀點不同而有分歧,如果您發現有在中國有關部門看來不合适的内容,請填寫反饋表單及時與我們聯系,本站将在二個工作日内處理、回複,謝謝理解和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