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“黻”拼音是fú ,注音是ㄈㄨˊ,解释:“1.古代礼服上所刺绣的花纹,青黑相间,如两己相背之形;一说两弓相背之形。书经˙益稷:『藻火粉米,黼黻絺绣。』孔安国˙传:...”,对应Emoji符号:黻。
- 字词: 黻
- 注音: ㄈㄨˊ
- 拼音: fú
- 发音: fu2
- 解释:
1.古代礼服上所刺绣的花纹,青黑相间,如两己相背之形;一说两弓相背之形。书经˙益稷:『藻火粉米,黼黻絺绣。』孔安国˙传:『黻为两己相背。黻音弗,黑与青谓之黻。』
2.古代一种系于腰间,遮于官服或礼服前的蔽膝。通『韨』。论语˙泰伯:『恶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。』邢昺˙疏:『黻,蔽膝也。』新唐书˙卷二十四˙车服志:『 黻以缯为之,随裳色。』
3.系印的丝带。通『绂』。唐˙陈子昂˙唐水衡监亟李府君墓志铭:『黄黻不贵,拱 璧为轻。』 - 编号: 156806
- 首字: 黻
- 首字拼音: fú
- Emoji组合: 无
- 单字解释:黻 (链接到一把刀中文字典)
仿宋矢量字库:

楷体矢量字库:

黑体矢量字库:

重要提示:本站部分内容原始数据来自台湾繁体词典,仅供学习中华汉语言文字查询使用,其部分内容可能因为与中国大陆文化、思想和政治观点不同而有分歧,如果您发现有在中国有关部门看来不合适的内容,请填写反馈表单及时与我们联系,本站将在二个工作日内处理、回复,谢谢理解和支持。